1949年年底,随着两广战役的胜利告一段落,40军的118师和军直部队暂时驻扎在钦州。这一天,韩先楚打电话给邓岳,邀请他到军部一趟。当两人见面后,韩先楚向邓岳正式通报了四野总部的命令,要求40军与43军共同攻打海南岛。韩先楚建议邓岳的118师首先前往徐闻进行准备。
邓岳听后,表面上虽然平静,但他内心却有些焦虑。部队中出现了厌战情绪,这种情绪不仅仅局限于普通士兵,甚至个别团以上的干部也开始表现出这种疲惫感。邓岳将这一情况如实汇报给韩先楚,后者并没有表现出愤怒或不满。韩先楚理解,四野的兵力从东北一直打到两广,历经了长时间的战斗,大家的疲劳已经积压很久。蒋介石已经败退,百姓的苦日子终于到了尽头,很多人自然开始向往家庭生活与安稳的日子。对于这种情绪,韩先楚并不觉得过分,反而显得更加宽容与理解。
然而,考虑到蔡政委年纪渐大,身体状况欠佳,韩先楚决定批准他养病。同时,韩先楚推荐了119师副政委张玉华来接任118师的政委。邓岳对张玉华并不熟悉,便向韩先楚询问是否合适。韩先楚解释道:“张玉华参军前是教员,抗战时有过军队经验,军政两手抓。”听到这里,邓岳还是略显担忧,特别是因为张玉华的“知识分子”背景,他自觉与这样的人可能难以沟通。韩先楚察觉到邓岳的顾虑,劝他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,积极与张玉华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。
展开剩余74%韩先楚还特别告诫邓岳,许多人反馈邓岳身上有些傲气,英雄主义情节较重,应该注意改正。邓岳虚心接受批评,但也坦言:“要彻底改正可能不容易。”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深厚的信任与友谊基础上的,邓岳虽然是军长,但与韩先楚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般的坦诚交流。
原定于1950年春节前进行的海南岛攻势,由于金门战役的失利,毛主席特别强调此次行动要更加慎重。经过一系列讨论和准备,作战的具体发起时间被推迟,直到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登陆船只为止。然而,韩先楚参加会议后,并未完全将会议精神传达给邓岳。于是,邓岳依旧按计划,带领部队进行各种训练。他指示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安排船只,并聘请了一些船舶技术熟练的群众来队伍中指导。
那段时间,邓岳几乎每天穿梭于各个地点,忙碌得连脸都晒得黝黑。他的日程紧张,既要带领部队进行训练,又要确保一切作战准备就绪。终于在1950年3月,韩先楚决定由118师352团1营担任渡海先锋营,作为首批偷渡的队伍出征。师参谋长苟在松和352团团长罗绍福分别担任船队的正副指挥。在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,邓岳满怀信心地向士兵们发表了讲话:“同志们,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,祝你们一帆风顺,旗开得胜!”
邓岳之所以选择苟在松和罗绍福出征,实际上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。会议前,韩先楚明确表示,师团两级至少需要有一名领导亲自带队指挥。邓岳考虑后,发现张玉华刚刚调来,尚未熟悉118师,副师长也未到位,唯有苟在松和政治部主任刘振华长期与他并肩工作。虽然这样,邓岳仍提出自己首批渡海的建议。然而,韩先楚当即拒绝:“胡闹,师长不在,谁来指挥这个师?”邓岳解释道:“其他同志也可以代替我。”韩先楚笑着回应:“瞎说,其他人能代替你,师长就没用了。”邓岳心中有些不安,他担心此举可能会引起外界的议论。韩先楚耐心解释:“放心,所有问题我来处理。”实际上,韩先楚在征求邓岳意见之前,已经与苟在松沟通过,苟在松并未有异议。
即便如此,攻打海南岛的决定并非轻而易举。在此前的金门战役失利的阴影下,不少士兵和干部都心生退缩。邓岳的顾虑不无道理,因此,他在与韩先楚讨论后决定由罗绍福辅佐苟在松。罗绍福是邓岳在红军时期的班长,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但作战经验丰富,深得邓岳的信任。人选敲定后,邓岳亲自找苟在松谈话,感谢他勇敢承担重任,并称赞道:“有些人在陆地上英勇无畏,但面对海战却犹豫不决,而你却毫不退缩,这才是真正的英雄!”
苟在松心里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,他坦言,如果在海上遇到危险,他希望邓岳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家人。听到这些话,邓岳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。
终于,在1950年3月5日,800名勇士从雷州半岛南端的灯楼角出发,踏上了前往海南岛的征程,拉开了海南渡海作战的序幕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